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健康的飲食習慣對于老年人來說至關重要。隨著年齡增加,生理上的變化會影響攝取、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能力,使他們容易出現蛋白質、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從而產生消瘦、貧血等問題。那么,老年人怎么吃才是科學食養呢?
老年人食養原則和建議
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八準則基礎上,針對老年人還提出了幾點核心推薦。
針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建議:
針對80歲及以上老年人建議:
谷類為主,粗細搭配,適量攝入全谷物食品
保證糧谷類和薯類食物的攝入量。根據身體活動水平不同,每日攝入谷類男性250g~300g,女性200g~250g,其中全谷物食品或粗糧攝入量每日50g~100g,粗細搭配。
常吃魚、禽、蛋和瘦肉類,保證優質蛋白質供應
平均每日攝入禽蛋、魚蝦及禽肉類食物120g~150g,其中蛋類40g~50g、畜肉(瘦)40g~50g、魚40g-50g。保證優質蛋白質占膳食總蛋白質供應量50%及以上。
適量攝入奶類、大豆及其制品
每日應攝入300-400ml鮮牛奶或相當量的奶制品。
同時每日應攝入15g的大豆或相當量的豆制品(如豆漿、豆腐、豆腐干等)。
攝入足量蔬菜、水果,多吃深色蔬菜
保證每日攝入足量的新鮮蔬菜和水果,注意選擇種類的多樣化,多吃深色的蔬菜以及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甘藍、芥菜等)。每日蔬菜攝入推薦量為300g~400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每日水果攝入推薦量為100g~200g。
飲食清淡,少油、限鹽飲食宜清淡,平均每日烹調油食用量控制在20g~25g,盡量使用多種植物油。減少腌制食品,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0g。
主動飲水,以白開水為主
主動、少量多次飲水,以維持機體的正常需求。飲水量應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降低,推薦每日飲水量在1.5L~1.7L,以溫熱的白開水為主。具體飲水量應該根據個人狀況調整,在高溫或進行中等以上身體活動時,應適當增加飲水量。
如飲酒,應限量
每日飲酒的酒精含量,不超過15g,相當于啤酒450ML,或葡萄酒150ML,或38度的白酒50g。患肝病、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老年人不宜飲酒,疾病治療期間不應飲酒。
食物細軟,少量多餐,保證充足食物攝入
食物應細軟,切碎煮爛,不宜提供過硬、大塊、過脆、骨/刺多的食物。通過烹調和加工改變食物的質地和性狀,易于咀嚼吞咽。進餐次數宜采用三餐兩點制,每餐食物占全天總能量:早餐20%~25%,上午加餐5%~10%,午餐30%~35%,下午加餐5%~10%,晚餐25%~30%。
保證充足的食物攝入,每日非液體食物攝入總量不少于800g。
愉快進餐,飯菜新鮮衛生
營造溫馨愉快的進餐環境和氛圍,助餐點和養老院的老年人應集中用餐。需要時由家人、養護人員輔助或陪伴進餐。食物新鮮衛生。
合理補充營養,預防營養不足
膳食攝入不足時,合理使用營養補充劑。對于存在營養不良或營養風險的老年人,在臨床營養師或醫生指導下,選用合適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醫用食品),每天補充400-600kcal,含蛋白質15-30g,分2-3次在餐間服用。
在合理營養的基礎上,膳食指南建議老年人根據自身健康狀況積極主動參加戶外活動,延緩肌肉衰減,這也是保持適宜體重的重要途徑。陽光下的戶外活動有利于人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同時能增強骨質,提高脊柱及全身關節的柔韌性、靈活性,減少肌肉衰減的發生與發展。老年人運動時量力而行,因地制宜選擇多種方式的身體活動,盡量讓全身得到鍛煉;盡量多選擇散步、快走、太極拳等動作緩慢柔和的方式,能夠幫助老年人保持健康的身體和精神狀態。但要避免強度過大及過量的活動,以免引發肌體損傷或跌倒等不良事件。
參考《中國老年人膳食指南(2022)》、《老年營養改善計劃食譜折頁》
專家:周宏偉 北京積水潭醫院營養科副主任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