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這原本是一種夸張的表達,但近期的研究卻揭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營養(yǎng)與衛(wèi)生學系主任馬冠生教授指出,中國居民的食鹽攝入量位居全球前列,幾乎達到了推薦攝入量的兩倍。
這一高鹽飲食習慣導致中國因食鹽過量而引發(fā)的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一,顯然,過多的鹽攝入已經成為了威脅中國居民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
01
這種調料吃太多,
導致我國死亡率排世界第一
近日,在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一場科普活動中,營養(yǎng)與衛(wèi)生學系主任馬冠生教授指出,由于國人食鹽攝入量過高,導致因吃鹽過多而引發(fā)的死亡率位居全球第一。他強調,高鹽飲食已經上升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個重大因素。
如何判斷鹽攝入是否過量?有些人可能會以感覺“齁了”作為標準。
除了我們明顯看到的鹽,像餅干、話梅、面包等食品中含有的“隱形鹽”,更可能讓人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就超出鹽的攝入標準。
我國最新版本的膳食指南明確提出:每人每日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以下。然而,根據相關研究報告的揭示,中國居民的食鹽攝入量位居全球前列,幾乎達到了推薦攝入量的兩倍。
02
鹽吃多了,
對身體有以下6個影響
1.皮膚
鹽分過量會擾亂血液的滲透壓平衡,進而使得體內鈉離子濃度上升,身體水分因此下降。這一連串的反應最終會導致皮膚出現缺水狀況,膚質逐漸變得粗糙,同時皺紋和斑點也會不斷增多。
2.心臟
過量攝入鹽分亦可能導致心臟病的發(fā)生。當人體攝取過多的鈉離子時,水分會隨之進入細胞并在其中積聚,導致細胞內水分增加,進而加大心臟的負荷。
3.腎臟
攝入過多鹽分會導致腎臟必須分泌更多尿液以排除多余鹽分,從而加重腎臟負擔。
4.胃
偏好高鹽、燒烤及腌制食品均構成胃癌的高風險因素。食鹽內的高滲透液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
5.大腦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揭示,高鹽(鈉)攝入量會提升腦卒中的發(fā)病危險性。此外,2018年初《自然神經科學》刊登的一項動物實驗研究顯示,鹽攝入過量會顯著干擾記憶與認知功能,且該影響與個體血壓水平無直接關聯。
6.骨骼
當人攝入過多的鹽分時,腎臟必須增加排出多余的鈉離子。然而,在這個排鈉的過程中,機體也不可避免地會排出鈣離子。因此,隨著鹽攝入量的增加,排出的鈉離子增多,同時也會導致鈣的損耗逐漸加大。這種情況最終會對骨骼所需的鈣質產生不良影響。如果體內鈣質持續(xù)流失,而鈣的攝入又無法得到充分補充,那么骨質疏松的風險就會明顯上升。
03
減鹽,記住這幾個點
1.減少外出用餐次數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健康所的調查結果,人們在外出用餐時,每餐的鈉攝入量很容易超出全天建議的攝入量。同時,點外賣也容易導致鈉攝入過量。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建議大家減少外賣的消費,或者在下單時向商家提出減少鹽分的要求。
2.選擇低鈉鹽
低鈉鹽采用氯化鉀部分替代氯化鈉,其咸味與常規(guī)食鹽相當,不會對口感產生明顯影響,同時具備良好的食用依從性。因此,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優(yōu)先選擇低鈉鹽作為食用鹽。但需注意,高溫作業(yè)者、重體力勞動者、腎病患者以及尿毒癥患者等特定人群,在食用低鈉鹽時應持謹慎態(tài)度。
3.做飯時,晚放鹽
除了腌制肉類時需要提前先放少許鹽,其他情況下,只需在烹飪即將完成時加鹽便可。在這個時間點,鹽分還未滲透到食材深層,但舌頭上已經能夠清晰地品嘗到咸味了。
4.改變烹調方式
選擇蒸、燉、涼拌等烹飪方法以保持食物的本味,避免過度使用如醬油、蠔油、豆瓣醬、味精、雞精、沙拉醬、番茄醬等調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