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零食”,大部分家長的態(tài)度是愛恨交加,在寶寶哭鬧時,零食是極好的哄娃神器,但更多時候它的“罪行”也會被無限放大……
“寶寶一吃零食,就不好好吃飯!”
“零食沒有營養(yǎng),影響寶寶的生長發(fā)育!”
“零食含有添加劑,不利于寶寶的健康!”
那么零食該不該杜絕?該給寶寶選擇什么樣的零食吃?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零食的相關知識吧!
該不該給寶寶吃零食?
零食,是指非正餐時間食用的各種少量的食物或者飲料(不包括水),它是合理膳食的一部分。《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指出,兒童應在不影響正餐的前提下合理選擇、適時適度適量消費促進健康的零食,使身體良好發(fā)展。
因此,零食≠不健康,在兩餐之間,合理有度地給寶寶添加零食既可以及時補充能量,又能彌補營養(yǎng)的不足。
怎樣給寶寶挑零食?
讀懂零食營養(yǎng)標簽很重要!
1
通過看營養(yǎng)標簽
你可以了解食品真正的營養(yǎng)價值
每款包裝食品上面都有這樣一個營養(yǎng)成分表,根據(jù)國家的要求,標注的項目應該按照“4+1”原則,也就是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四項營養(yǎng)素必須標明含量,再加上含有的能量。而鈣、鋅、鐵、維生素等營養(yǎng)素,廠家可以自愿標注。最右側(cè)的“營養(yǎng)素參考值%”代表每100g/ml或者每份食品中,該營養(yǎng)素含量占我們每天需要量的百分比。比如這個表中的脂肪的營養(yǎng)素參考值是50%,那么就代表著,吃了100g的此種食品,就滿足了我們一天脂肪需要的1/2。這里需要提醒的是,營養(yǎng)素參考值的百分比(%)是根據(jù)成人的每天需要量來計算的。那么對于孩子來說,占比會更高的。因此,很多時候孩子吃了零食后正餐就吃不下了的原因就在此處。
2
排名越靠前的配料含量越多
按規(guī)定,配料表中,食品原料及配料按加入量比例的多少會從多到少排列。排在前幾位的最好是天然原材料,如牛奶、雞蛋、水果等,而不是白砂糖或添加劑等。如果白砂糖的排名很靠前,說明這是一種高糖食品;如果配料表中只有鮮牛奶,那就是100%的純牛奶,而如果水、白砂糖緊隨其后,那么就是被稀釋的牛奶。
3
“兒童專用”食品的陷阱需警惕
很多商家在包裝上宣稱“兒童專用”,但其實兒童醬油、兒童掛面等所謂的“兒童食品”可能會含有過量的調(diào)味劑。在選購奶酪時,要留意其糖分;在挑選面條時,要注意其含鹽量。給寶寶食物內(nèi)加鹽的合適時機是1歲以后,但如果1歲寶寶仍可接受較淡食物,沒必要強行添加食鹽。對于兒童,食品中的鈉含量要低于100mg/100g,如果超過600mg/100g說明鹽含量較高,還是不要給寶寶吃了
認識幾類簡單的添加劑
1
帶有“糖”“蜜”“甜”字眼的,基本都是甜味劑,比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糖精鈉;
2
帶有顏色字眼的,往往都是色素,比如日落黃、胭脂紅、亮藍;
3
帶有苯甲酸、山梨酸字眼的,都是防腐劑;
4
帶有“膠”這個字的,大多數(shù)都是增稠劑,比如卡拉膠、黃原膠。
零食要怎么吃?
天然食物都是不錯的健康零食,比如水果、可以生吃的蔬菜(番茄、黃瓜等)、堅果等,當然,自制蛋糕、面包也是非常健康的食品。
零食最好安排在上午9-10點和下午3-4點,睡前盡量不吃零食,預防齲齒的發(fā)生。
零食的量應不影響寶寶正餐的食欲和食量,在保證肉蛋奶谷類等主食的足量攝入后,再考慮添加。
健康小零食的幾個特征
1
低能量低脂肪,添加的糖、鹽盡量少;
2
成分天然,添加劑少;
3
能夠提供寶寶日常需要的營養(yǎng)素;
4
加工合理,不過分烹調(diào)。
希望寶爸寶媽們可以更多的了解食物營養(yǎng)標簽,為孩子選擇健康的零食,科學地指導孩子吃零食,讓我們的孩子快樂的吃出健康!
就診指南
兒童保健科為江蘇省婦幼保健重點學科。兒童保健科除常規(guī)開展兒童營養(yǎng)門診、兒童生長發(fā)育門診、兒童心理門診、兒童耳及聽力保健門診外,還開設兒童中醫(yī)推拿門診、兒童康復門診、母乳喂養(yǎng)咨詢門診,同時提供多項特色保健相關項目包括兒童心理行為的評估與干預、高危兒早期干預、兒童早期發(fā)展等,為兒童提供了全方面的保健、醫(yī)療與健康促進服務。
本科室現(xiàn)有主任醫(yī)師2人,副主任醫(yī)師3人,主治醫(yī)師9人,其中教授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人。
本科室先后承擔國家及省部級課題10余項,獲得課題經(jīng)費資助共計200多萬元。獲江蘇省預防醫(yī)學科技獎三等獎1項、江蘇省婦幼保健新技術引進一等獎1項。發(fā)表科研論文100余篇,其中SCI論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