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五一”假期的到來,人們紛紛規劃出游行程。然而在旅行中,由于環境變化、飲食不規律等因素,胃部健康很容易受到威脅。因此,打好“保胃戰”成了旅途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下面是應急總醫院消化內科兼感染疾病科主任醫師劉曉川為大家提供的一些保胃建議。
01
尊重地域特色,合理搭配
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和食材選擇,有些食物可能并不適合我們的胃部。因此,在選擇食物時,既要尊重地域特色,又要考慮自己身體狀況和口味偏好。在選擇食物時要注重營養均衡。盡量選擇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魚、蛋、蔬菜、水果等。
02
多次少量進食,讓胃適應新環境
暴飲暴食不僅會加重胃部的負擔,還可能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因此要盡量保持飲食規律,按時進食,避免過度饑餓或過度飽食。可以選擇多次少量進食的方式,讓胃部逐漸適應新的飲食環境。
要避免在睡前大量進食。睡前進食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和失眠等問題,影響旅行體驗和身體健康。因此,在睡前1~2小時應盡量避免進食,讓胃部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
03
選擇衛生條件好的餐廳
在旅行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餐廳的衛生狀況:
◎查看餐廳的衛生許可證 正規的餐廳都會有相應的衛生許可證,并且會懸掛在顯眼的位置。通過查看許可證的有效期和頒發機構,我們可以初步判斷餐廳的衛生管理水平。
◎觀察餐廳的環境衛生 進入餐廳后,要注意觀察餐廳的整體環境是否干凈整潔,桌椅、地面是否無污漬、無雜物。同時,還要留意餐廳的通風情況,確保空氣流通,避免細菌滋生。
◎參考其他游客的評價和推薦 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其他游客對餐廳的評價和推薦,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餐廳的衛生狀況和服務質量。
04
注意餐具消毒
一些餐廳會提供一次性餐具,這些餐具相對來說更為衛生。但如果沒有一次性餐具可供選擇,則可以觀察餐廳是否對餐具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比如,餐具是否擺放在消毒柜中,是否有明顯的消毒標識等。另外建議自備餐具,可以避免餐廳餐具可能存在的衛生問題,還能體現環保理念,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此外,還可以使用開水或酒精棉片對餐具進行二次消毒。在就餐前,用開水沖洗餐具或使用酒精棉片擦拭餐具表面,可以有效去除細菌和病毒,提高餐具的衛生水平。
05
留意食品新鮮度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食品的新鮮度:
◎觀察食材的顏色和氣味 新鮮的食材通常顏色鮮艷、氣味正常。如果食材出現變色、發霉或有異味等情況,很可能是不新鮮的,應該避免選擇。
◎注意食材的保存方式 一些食材需要冷藏或冷凍保存,如果餐廳沒有提供相應的保存設施,或者食材直接暴露在空氣中,那么這些食材的新鮮度就可能受到影響。
◎留意海鮮等易變質的食物 海鮮的新鮮度對口感和健康至關重要。在點餐時,可以詢問服務員海鮮的來源和捕撈時間,確保食材的新鮮度。同時,要確保海鮮烹飪熟透,避免食物中毒的風險。
06
出現胃腸道疾病規范治療,科學護理
◎及時就醫,遵循醫囑 一旦出現胃腸道疾病的癥狀,應立刻就醫。醫生會根據具體病情給出相應的治療方案和飲食建議,可能包括藥物治療、休息和特殊的飲食調整。
◎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患胃腸道疾病期間,消化系統的功能會受到影響,因此要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來減輕胃部的負擔。比如可以選擇稀飯、面條、蒸蛋等作為主食,這些食物易于消化;同時搭配一些清淡的蔬菜,如西藍花、胡蘿卜等;適量的瘦肉和魚肉富含優質蛋白質,有助于修復受損的胃腸道組織。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油膩、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可能會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癥,導致疾病惡化,因此要避免吃。
◎小份多餐 在患胃腸疾病時,應該采用小份多餐的飲食方式,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食物導致胃部不適。同時要注意細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以減輕胃部的消化負擔。
◎補充水分,預防脫水 腹瀉是胃腸道疾病常見的癥狀之一,容易導致脫水。除了飲用溫開水外,還可以適量飲用淡鹽水或運動飲料,以補充身體流失的電解質。同時,要避免飲用含有咖啡因或酒精的飲料,以免加重脫水癥狀。通過上述合理的飲食調整,能夠促進疾病更快康復。
轉載請注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