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忙勞作,身心俱疲
人們為了生活奔波忙碌,忙工作的、忙生意的、忙勞作的……長期的勞累讓身心或多或少都在承受壓力。
一項加拿大的研究顯示,工作壓力大或回報低的男性,心臟病風險增加49%;而工作壓力大同時回報低的男性,風險增加一倍。工作壓力主要體現為工作要求高、任務重、時間緊、責任大,但在決策或開展工作時卻不由己。付出回報的不平衡,不僅僅體現在工作人員認為收入少,還包括保障不足等。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勞動組織聯合報告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周工作超過55小時,因心臟病和中風而死亡的風險明顯增加。《柳葉刀》子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長時間工作與早期心血管死亡風險升高有關。研究者指出,長時間工作可能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高負荷個體發病的急性誘因。
上班族的久坐也在威脅健康。體力活動不足是全球性的公眾健康問題,每年有超過500萬人因為缺乏體育活動而過早死亡。我們的工作經常需要每天坐8~10個小時,不管是在家、辦公室或開車,僅能站起來的機會就是起床、吃飯、去洗手間。久坐增加了不良健康狀況的風險,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許多類型的癌癥。
長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尤其是對上班族來說,身心都承受著各種考驗。公園提供了一個放松的場所。這個空間雖然是公共的,但也是開放和包容的,那些曾包圍自己的社會規范和要求在這里暫時失效,那些形成人們心理壓力的標準化、商業化、消費主義的事物在這里被大幅淡化,個體得以收獲耳根的清凈和心靈的安謐。
02
親近自然,調節身心
發表在《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志》上的研究顯示,每天在戶外待上一小段時間能夠讓人感到更加快樂,即便不做運動,只是每天到公園待上20分鐘也能讓人狀態更好。這種新的放松方式人們紛紛表示“效果驚艷”。這便是近來“破圈”的“公園20分鐘理論”。
此前就有研究發現,多親近自然身心更健康。一項英國的研究稱,經常在花園里走走,身心更健康。研究顯示,經常花時間在花園里要比不怎么去花園的人,更可能有更好的身心健康水平,不論是做園藝還是僅僅逛一逛。研究者表示,花園是大多數城里人接觸大自然的重要途徑。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項大規模研究也顯示,一周親近大自然至少2小時,有助于促進身心健康。
親近自然還可以防病。美國一項對近25萬老年人進行的研究表明,居住在草木豐茂的環境下能養心,各種心臟病風險均降低,總的風險降低19%。研究顯示,與住在綠植最少環境的人相比,住宅周圍滿眼綠色的人急性心梗風險減少了25%,缺血性心臟病風險減少了20%,心力衰竭風險減少了16%,房顫風險減少了6%。為什么綠色環境有益心臟?研究者認為,在綠意盎然的環境,或能讓人更愿意走出家門多多走動,從而讓心臟獲益。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每周能夠去公園至少親近大自然30分鐘,可減少7%的抑郁患病率和9%的高血壓患病率。研究者指出,在公園漫步能有效減壓,緩解焦慮,而且還能促進體育運動。
西班牙的一項研究發現,污染越嚴重,卒中風險越高。但居住地周圍有大片綠地,則可降低卒中風險。在離家300米半徑范圍內,擁有充足的綠地,可以直接降低16%的卒中風險。
03
旅游交友,皆利于健康
花香陣陣、鳥鳴聲聲,天藍水碧、樹綠草青,春日正是游園的好時節。
接觸大自然自古就是調節身心健康的好方法。中國林業科學院林業政策與信息研究所的學者曾發表一篇文章,介紹了中國的森林療法。在中醫學中,植物和綠化作為促進人體健康的藥材或環境有著悠久的傳統。文章指出,森林療法是一種預防性和替代性的治療方法,可通過綠色、健康的森林環境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
我們不妨短暫地放下手頭的工作,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到公園與花花草草近距離接觸,慰藉疲憊的心靈,也給身心健康注入一份活力。
另外,生活中還有很多讓身心健康的小訣竅,如做好事。做好事別人會對你感激不盡,自己也會得到心理滿足。研究顯示,這有助于強化人的免疫系統,調節身心“合二為一”,有利于健康長壽。交朋友。朋友能夠提供情感支持,有助于人們應對壓力,感受到被關愛,有利于大腦生長和延緩衰老。去旅游。到處走走看看,不僅能提高生活質量,還有利于身心健康;旅游還能陶冶情操,結交朋友。良好的家庭關系。“家”就是一個很好的解壓場所。不論白天的工作多么緊張,回家后都要積極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并與親人們做一些互動。如此堅持下來就會發現自己的心態好了不少,自然有利于健康。
轉載請注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