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好的假日或周末,人們會選擇出門游玩或逛街購物來放松身心。但是,長時間跋涉步行,常常會導致腳跟痛,給身體帶來不適。那么,為什么長時間走路會導致腳跟痛呢?如何預防止痛呢?下面,我們來詳細解答這些問題。
01
為什么會出現(xiàn)腳跟痛?
除了骨折、腫瘤、跟腱斷裂等比較特殊的原因外,絕大多數(shù)的腳跟痛都與「無菌性炎癥」有關(guān),包括跟底滑囊炎、跟腱滑囊炎、跖筋膜炎等。
其中最常見的便是「足底筋膜炎」和「跟底滑囊炎」。
由于足底肌肉受到外力暴力的沖擊或者長時間走路,引起足底的跖筋膜軟組織勞損與跟底滑囊發(fā)炎的一種傷病。
癥狀表現(xiàn)為是足底及腳后跟的疼痛與不適 ,晨起時疼痛感覺明顯,一踩地就痛,行走過度時疼痛感加劇,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時也有疼痛感。
雖然,腳跟痛發(fā)炎的位置各有不同,但它們往往都與「過度運動」、「不合適的鞋子(太緊或過松的鞋子、鞋墊太薄等)」、「足部受傷」等原因息息相關(guān)。
02
如何預防和緩解腳跟痛?
想要有效預防和緩解疼痛,就需要從上述原因逐一入手,對我們的腳部做好保護。
01
選一雙合適的鞋
不宜過緊或者過松
鞋子不應該過緊,過緊會對我們的腳造成壓迫,影響腳部的血液循環(huán);同時也不宜過松,太松會增加行走時的負擔,加重疲勞。
鞋底要柔軟、有緩沖作用
如非必要,盡量避免穿高跟鞋,選擇穿舒適輕便的運動鞋;可選用鞋墊,如足弓墊或緩沖墊;同時鞋底與地面接觸的一面要有足夠的支撐力,以增強穩(wěn)定性,避免扭傷。
需注意尤其不能為了方便,穿硬底的拖鞋久行,更不能穿小碼的拖鞋用腳跟底部壓著鞋后方的方式久行。
必要時穿著高幫鞋
徒步、爬山等活動時,可選擇穿高幫鞋,保護踝關(guān)節(jié),減少扭傷可能。
02
勞逸結(jié)合,及時放松
許多的足底疼痛都是由于過度負荷所引起的,所以最關(guān)鍵的就是要避免一次性的久行、久站,在有不適感的情況下及時休息。若遇到較長的路段,不妨分段走,走走停停能夠有效緩解疲勞。
同時還可以進行一些自我的按摩與放松,比如通過「滾輪按摩器」或「網(wǎng)球」進行足底按摩。
拉伸和放松腳部、小腿肌肉對緩解足底疲勞也同樣有作用。
03
熱水泡腳
熱水泡腳對足部疲勞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加入中藥還可以進一步促進舒筋、通絡、活血。
用50克寬筋藤、50克生姜煮水靜置到40℃左右,泡腳15-20分鐘,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疲勞。
04
練功強筋
勾足強筋
(坐位勾足示意圖)
動作要領(lǐng)
1、坐位在椅子上抬起腳;
2、在抬腿伸直的過程中,反復做勾腳背的動作;
3、練習時要注意動作宜輕微、緩慢
在疼痛緩解期還可以逐步增加勾足踢腿的動作。
(坐位勾足踢腿示意圖)
從中醫(yī)的整體觀來看,足部和下肢的筋屬于一個整體,鍛煉下肢對緩解、預防足底筋傷疼痛也有一定的幫助。
仰臥凌空直蹬腿
動作要領(lǐng)
1、平臥在床上,雙腳并攏,腳背勾起;
2、吸氣,一左一右交替蹬腿;
3、注意每一次蹬腿時均需保持膝關(guān)節(jié)最大程度伸直,以及腳背上勾;
4、保持平穩(wěn)呼吸,蹬腿結(jié)束后,緩緩放下,以雙腿與床面接觸不發(fā)出聲音為標準;一左一右蹬腿為兩次動作,早、晚各練100次。
如果腳跟一直痛怎么辦?
如果休息三天,用按摩、熱水泡等方法都難以緩解時,就需要前往醫(yī)院就診,確診是哪一種原因的足痛,并針對不同的部位進行專項治療。
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采用理療、藥物等非手術(shù)治療,再配合休息,疼痛都能有所緩解。